王玉国
(红星农场供热中心。黑龙江 北安 164022)
一、鲤鱼养殖技术
1、鱼苗培养
在鱼种的选取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。首先要保证鱼种的健康。没有伤也没有疾病。另外鱼的行动要活泼。且鱼的大小应该整齐。平时。最好选用两到三个鱼的品种进行养殖。以一种鱼为主要养殖对象。平常要加强鱼塘的巡视。最好每天一次。要时常注意鱼塘水质的变化和鱼的活动迹象。鱼塘的饵料台必须经常清洗。周边的杂草也应处理干净。有规律的对食场进行消毒。确保把不同类型的鱼种进行分类培育。还可以通过每月加水的方式保障鱼塘的水质。
2.、鲤鱼养殖技巧
鲤鱼在我国北方地区颇受群众欢迎。利用池塘投喂配合颗粒饲料养鲤鱼。可达到高产量、高效益。春放50克以上鲤鱼种。经过120~150天左右的饲养。秋后可达0.5公斤以上。一般亩产可达750~1000公斤。且方法简便。易于掌握。
3、饲养管理
3.1投饵技术
每5~10亩设一投饵点:鱼种下塘后结合音响。训练鱼类集中抢食。投喂坚持四定:定时、定点、定质、定量。少量多次。利用人工手撒或自动投饵机机喂。每次投喂30分钟左右。
3.2注意巡塘
注意巡视鱼塘。如果出现异常现象的话应该及时的采取相应措施。特是在高温及阴雨天气的情况下。要防止泛塘。在气压较低的天气。适当的添加一些增氧机。并且要经常向鱼塘加注新水。
二、常见病防治技术
1、鲤鱼暴发病:鱼体暗黑色。眼球周围出血。眼球内出血。两侧眼球突出。鳃苍白甚至水肿。有时病鱼在水里旋转。时而沉于池底。时而狂游。跳出水面或侧游。病鱼腹壁收缩。
1.1症状
由于管理不善的原因。导致鱼塘老化。这样没有经过清理的鱼塘。外加消毒不彻底的原因。就会导致一些病原及有害生物没有被杀死。会继续的对鱼塘中的鱼类造成侵害。还有。鱼塘中的杂草残渣。以及剩下的鱼饵。没有及时的清理掉。都会给水体造成严重的负担。此外。向鱼塘中投入未经发酵或者是发酵的不完全的有机肥料。也会给水质带来污染。使得病害的发生几率大大增加。
1.2防治技术
流行季节提前预防在鱼病流行季节前。用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消毒有很好的预防效果。选用药物时要根据本地区过去的鱼病流行情况。对症下药。细菌性鱼病一般用漂白粉或溴氯海因及二溴海因。寄生虫病可用敌百虫。同时要配备一定的药饵。在鱼病流行前投喂。
2.、鲤鱼鲤春病
鱼体色发黑。呼吸缓慢。侧游。腹部膨胀。腹腔内有渗出液。眼突出。肛门红肿突出。每年春季水温上升至13~22℃时开始流行。
2..1症状
目前我国的养殖业正在不断的发展壮大。也在扩大着养殖规模。因此鱼的种类及来源就会复杂起来。这样鱼种本身携带病原体的几率就增加了。如果引进的鱼种没有经过严格的检疫。就很可能会成为病害的传染原。
2..2防治技术
首先采用的应该是切断传播途径的方式。因此定期的对鱼塘进行消毒就显得十分必要。在引进的鱼种下到池塘前。要用药剂对池塘进行清理。杀死可能存在的病原体。以及携带病原体的生物。从根源上防治疾病。
3、隐鞭毛虫
由隐鞭毛虫侵染鲤鱼的鳃引起。隐鞭毛虫能破坏鳃小片上皮和产生凝血酶。使鳃小片血管阻塞。黏液增多。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。不摄食。离群独游或靠近岸边。聚集水面。体色暗黑。鱼体消瘦。
3.1症状
现在大多的渔业养殖都忽略了一个问题,就是在鱼种下塘前。要对鱼体进行消毒处理。通常处理使用的药物多为食盐或者是高锰酸钾。这样经过处理的鱼体就会携带较少的病菌。进一步保持养殖区的健康环境。
3.2防治技术
准确诊断。及时治疗在流行季节发现池鱼发病。要及时诊断。确诊疾病。对症下药。隐鞭毛虫病治疗用0.7克/立方米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全池遍洒。指环虫治疗用90%晶体敌百虫0.2~0.3克/立方米的浓度全池遍洒。亦可用敌百虫面碱合剂0.1~0.24克/立方米全池遍洒。
4、鲤鱼竖鳞病
病鱼体表粗糙。部分鳞片向外张开象松球。鳞片内积聚着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渗出液。以致鳞片竖起。用手在鳞片上稍加压力。渗出液就从鳞片下喷射出来。有时伴有鳞基充血。脱鳞处形成红色溃疡。眼球突出。腹部膨胀。病鱼行动迟钝。呼吸困难。
4.1症状
鱼体受伤鱼种在下塘前经拉网、运输、搬运、过筛等环节。由于操作不慎。会造成鱼体脱鳞或擦伤。从而感染或继发细菌性鱼病。或加重病毒性鱼病。
4.2防治技术
鱼体消毒对鱼体在下塘前用食盐、高锰酸钾、漂白粉等进行消毒。漂白粉浸洗消毒可防治细菌性皮肤病和鳃病。
三、提高鲤鱼养殖效益的有效措施
1、选择鲤鱼优良品种
鲤鱼可选择生长快、抗病力强、品质好、受市场欢迎的德国镜鲤选育系、建鲤、松浦鲤、津新鲤、黄河鲤、黑龙江野鲤、乌克兰鳞鲤等品种。德国镜鲤是散鳞镜鲤的一种变种。1984年我国由联邦德国引进。经过10多年的选育形成的德国镜鲤选育系。在黑龙江省市场上被俗称为“三道鳞”。比原种在抗寒、抗病等方面有很大的提高。现已成为我国主要的鲤鱼养殖品种之一。
2.、一年养殖“两茬”鱼
在我国传统的鲤鱼养殖方式里。多数采取的都是在春季下鱼种秋季捕捞的形式。然而。大量的秋季鱼同时上市的话。就会造成鱼的滞销的现象。这时的鱼价普遍比较低。而且养殖的收益效率不高。而在其他的季节里。由于产量比较低。鱼价就会被抬得很高。针对目前的这种形势。我国北方的有些省份就推出了一年养殖两茬鱼的养殖方式。也就是先养好的鱼上市之后。紧接着把新的鱼种下塘。
3、套养名特优水产品种
主要养鲤鱼的池塘。可通过套养名特优水产品种增加效益。套养应注意以下问题:一要严格控制放养密度。否则会因达不到上市规格而影响养殖效益。二是对于食性相似的名特优水产品种。一般只选择一种套养。三是套养的水产品种不能危害主要养殖的水产品种或与其争食。
参考文献:
[1]张士罡;李为学.鲤鱼饲养优质高产高效四要点[J].渔业致富指南。2010(5).
[2]朱洪利.鲤鱼池塘高产高效生态养殖技术[J].河北渔业。2010(8)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