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梢蛇人称乌蛇、水律蛇、乌梢鞭、一溜黑、乌药蛇等。成蛇体躯长达到2米。背面颜色由绿褐、棕褐到黑褐。也可分为黄乌梢、青乌梢和黑乌梢。有两条黑线纵贯全身。此黑线在成年蛇的身体部逐渐隐色。
乌梢蛇主冶风湿顽痹。肌肤不仁。骨结核。关节结核。半身不遂。风疹疥癣。麻风。惊痫。破伤风。小儿麻痹症。
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对其食用和药用价值作过详尽的说明。在当时社会。乌梢蛇以其独有的食、药、保健疗效。再一次被人们认识。传统的药中的乌蛇即为本蛇的干品。皮可独立炮制“乌蛇酒”或“乌蛇胆酒”。深受中外消费者的欢迎。
(一)采收与加工 .
①采收
4-11月夏秋两季捕捉。捕得后。将蛇摔死。剖腹除去内脏;盘成圆形。用柴火熏干。熏时频频翻动。至表面略呈黑色为度。再晒干或炕干。 人工养殖的乌梢蛇可随时捕收。
②加工
(1)产地加工。乌梢蛇加工有盘蛇和蛇棍两种。
①盘蛇。捕得后。将蛇摔死。在腹部用利刀或剪刀从颈至肛门剖开。除左内脏。取竹针串盘成圆形。头置中央。尾端插入腹腔中。置铁丝网架上。用炭火烘干;或用柴火熏干。熏时频频翻动。至表面略呈黑色为度。再晒干或烤干。
②蛇棍。将蛇摔死。依上法剖腹去内脏。再将蛇体折成长20-30厘米的回形。并同上法干燥即得。
(2)炮制。酒炒乌蛇:取原药截去头及鳞片。切段。用20%白酒拌润。使吸尽酒。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。取出。放凉。
(二)药材性状与商品规格
①药材性状
多卷成圆盘状。头呈扁倒形。略似龟头。盘于中央。口中内有多数刺状的小牙。眼大不陷而有光泽。脊部高耸呈屋脊状。俗称剑脊。尾部渐细长。习称铁线尾。插入外缘的腹腔内。全体乌黑色。表面密布菱方形细鳞。无光泽。质坚韧。气微腥。味微咸。
此外。亦有不带皮、呈黄白色。仅头、尾留有蛇皮的商品。
②商品规格
分带皮与无皮2种规格。均为统货。以躯体完整、皮黑肉黄、脊背有棱、体坚实、无臭气者为佳。
(三)包装与贮藏
用木箱或瓦缸装。存放于干燥处。防霉蛀;或与花椒同贮于木箱内。置阴凉干燥处。